6月5日至6月11期间,达利食品遭机构做空引发强烈关注,达利强势回应,一一反驳机构质疑,迅速稳定资本市场,股价回升,但业内普遍认为达利还将面临后续的做空考验。

近日,“网红餐厅”寿命短问题引起关注。业界认为,“网红餐饮”追逐流行元素而忽略构建产品品牌战略,导致消费者忠诚度低,提高产品口味和品质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。

高考前,各类“补脑”产品大肆宣传,国家食药监局提醒公众我国尚未批准过任何“补脑”保健食品,但产品热销现象依然存在。保健品饱受舆论诟病,夸大宣传和安全问题成为主要质疑点。

达利食品遭机构做空,强势回应稳定资本市场

近日,美国沽空机构FG Alpha Management宣布做空达利食品集团,消息一出,达利食品集团股票遭遇大幅度跳水。6月8日,达利食品集团连发两条澄清公告,公告称“严正否认、驳斥及澄清FG Alpha Management对其的指控或评论。”虽然做空机构回应称判断不变,但达利食品股价开始重新回升。

舆情观点:达利回应破解危机 媒体解读内忧外患

达利食品与做空机构的正面对抗成为关注重点。达利食品澄清公告态度强硬,股价的应势回升,让业内对类似辉山乳业做空的问题将再次出现的担忧情绪有所缓解。不少媒体肯定了达利食品细致回应质疑的做法,但有业内资深人士表示,做空往往具有持续性,预计FG还会有后续的动作,并不会被达利的两条公告就吓退。达利食品能否顶住做空压力,关键在于自身不能出问题。达利食品遭做空后,其业绩和发展状况也成为媒体解读重点。《北京商报》认为达利食品存在内忧外患,从达利食品业绩状况来看,多个业务条线的增长已至天花板,不少品牌也在持续被诟病品牌老化。同时,因产品质量问题屡登黑榜,达利食品当下显然不仅要应对做空的外患,更多的品牌内忧也仍待解决。《华夏时报》梳理了达利的经销模式,指出达利园的主要市场是在三四线城市及乡镇,降低了达利园的营销费用。同时,达利园采取的策略是给予其经销商远高于其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,使得其经销商更愿意去推广达利园的产品。志起未来营销机构CEO李志起认为,达利模式的品牌营销创新精神值得肯定。但这种创新模式也存在问题,作为新入品牌,如果行业内处于绝对性地位的龙头存在,达利明星代言与立体式传播的模式就显得并不突出了。

网民对此次做空行为保持观望态度,有网民指出达利短期上涨是公司自保行为,中长期还要看后续双方过招。网民普遍认为,身正不怕影子斜,只有不存在问题就不怕做空机构。而从网民评价来看,达利食品整体口碑较佳,在公众心中是优秀民企形象。

舆情点评:达利食品强势回应效果显著 后续稳定仍待考验

FG对达利食品的质疑主要来自广告费、预付款、资本开支、超低运营费用及税务信息不一致等。达利食品在澄清公告中逐一反驳,并表示达利食品将考虑及采纳所有合理措施维护股东利益。强势回应以及有说服力的反驳,暂时稳住了达利食品的股价。但做空机构对此则表示判断不变,鉴于做空公司做空具有持续性,达利食品可能还将面临达利的后续动作,压力尚存。

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遭到做空公司做空,若企业自身确实存在极大问题,则很可能面临崩盘的危险。但如果是不实的质疑,或者是对问题的夸大,上司企业依然存在操作空间,如迅速披露相关信息、用良好的业绩报告或者增持股权行为稳定投资者信心、争取权威机构支持等方式,都能够有力的回击做空。

“网红餐厅”迅速过气,可持续经营还需见“真招”

据调查,以创新经营形式、装修风格和营销手法迅速“走红”成为“爆款”的“网红餐厅”,日子正越来越不好过。2016年以来,全国多地爆出“网红餐厅”遭遇食品安全等各种问题。从门前排起长队到门可罗雀,再到叫停加盟、关店,“网红餐厅”的寿命普遍明显缩短。

舆论观点:聚焦“网红餐厅”过气原因 餐饮业正搭上轻奢快车

媒体较为关注“网红餐厅”容易昙花一现的原因和当下传统餐饮格局的变化。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认为,消费者忠诚度较低是“网红餐饮”的潜在风险之一,个性鲜明的消费群体在较快的生活节奏下,本身就具有追求新鲜热度、易于流失的特点。营销与产品的脱节使得商家忽视了餐饮业的本质,“有趣”只是食物的附加价值,无法成为餐厅的核心。央广网认为,“网红”餐饮能一炮而红固然取得领先身位,但能否长盛不衰,则更需要靠内功而不是颜值制胜。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,餐饮企业通过流行元素营销在短期内可以引来关注和客流,但能够保证持续经营的一定是餐品的品质和特点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部分“网红餐饮”疲于追逐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而疏于构建产品品牌战略,由于商业模式的简单复制、包装的雷同和缺乏品牌管理能力,如无源之水,网红餐饮店一旦开始开拓市场就很容易“见光死”。《南方日报》采访广东省餐饮协会荣誉副会长姚学正表示,不仅是“网红餐饮”们想搭上轻奢的快车,一些还留存实力的传统餐饮也在开轻餐饮类的新店,传统餐饮格局正在改变。

对于“网红”餐厅,多数网友表示,确实容易出现盲从跟风,一般会和朋友一块去体验“网红”餐厅,但去过一次可能不会再去;部分网友认为,网红餐厅营销的只是噱头,做餐饮还得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口味和质量上。

舆情点评:“网红餐厅”亟升级 传统餐饮可借力“网络引擎”

“网红餐厅”属于网红经济中的一种,靠特具有特色的装修和线上营销成为网络爆款,然而,网红餐厅的野蛮生长也导致了网红泡沫的产生,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6年全国餐饮业的月倒闭率高达10%,“网红餐厅”云集的北上广深,更是创造了半年倒闭16万家餐厅的纪录。“网红餐厅”之热,亟需餐饮行业做出冷思考。“网红餐厅”要想实现持续的发展,最核心的是要关注产品本身,在提高菜品品质上下功夫。只有先征服顾客的“嘴”,才能进一步征服顾客的“心”。
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“网红餐厅”给传统餐饮业提供网络营销样本,传统餐饮可借力“网络引擎”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在传统餐饮业中不乏百年老店,这些老字号一般靠口口相传实现品牌营销。在“网红”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,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这些百年老字号用好互联网,借力新媒体,从线下的“口口相传”到网上的“爆炸传播”转变,做好自身的品牌营销。

“补脑”产品市场乱象重生,保健品监管有待强化

高考前,各类学生保健品以“补脑”“提高智商”等作为噱头,大肆宣传。2017年6月2日,国家食药总局提示称:我国尚未批准过任何“补脑”保健食品。

舆论观点:“补脑”产品夸张宣传严重 产品存安全隐患

舆论普遍认为家长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”的心理造成保健补脑品的畅销。据媒体调查显示,部分补脑保健品卖脱销的事实依然存在,而“补脑”产品市场乱象重生,夸张宣传等问题极为严重。《法制日报》调查显示,尽管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发布消费提示,但电商平台仍有大量保健食品以“补脑”功能进行宣传。对于“补脑”产品是否有相关批准证书,国产“补脑”产品的客服有的出示了《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》,有的出示的则是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报告、保健食品批准证书,不一而同,也不明效力。有媒体记者采访营养专家指出,肠胃在考前的应激状态下特别敏感,此时如果给孩子吃奇珍异食,很容易发生过敏,导致急性腹泻,反而会让孩子更加紧张,影响复习甚至考试的发挥,确保饮食安全是首位。部分家长看到食药监局的提示后,表示了后怕和担忧。《市场导报》指出,青少年保健品在整个保健品行业中的占比不大,但依然规模可观,它的特点就是利润率高、需求量大,普通的“高考保健品”价格动辄在几百元以上,而家长们大都舍得花钱“试一试”,这导致虚假广告漫天飞。

网民主要对监管力度表示不满。有网民指出,每天都能看见铺天盖地的补脑保健品广告,有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监管力度,别让保健品商家无所忌惮欺骗学生家长。

舆情点评:保健品乱象饱受诟病 事前监管亟待加强

不要迷信“补脑”产品的消费提示,每年高考前都会出现,但“补脑”产品的热卖依然屡见不鲜。家长“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”的心理,将“补脑”产品当作一种安慰剂,而对考前敏感的学生而言,这些产品实际上存在着安全隐患,反而可能导致事与愿违,危害学生身体健康。针对高考生的“补脑”产品的泛滥实际上也是保健产品乱象的一个缩影,部分保健产品功能的难以自证性,标签标识的模糊性,都饱受诟病。舆论期望通过宣传提升公众科学、健康、理性消费观念的同时,有关监管部门能够主动介入,加强事前监管,重罚违法商家,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