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卫生安全缘何沦为比烂游戏?

食品卫生安全缘何沦为比烂游戏?
 

日前,《法制晚报》发布了一则卧底海底捞的报道,记者拍下的视频中,后厨老鼠横行,扫垃圾的簸箕放洗碗池中清洗,用火锅漏勺掏下水道……然而短短的一天内,海底捞事件又因两则声明迎来了史上最快的民意反转。网民纷纷表示:海底捞有担当,公关满分,良心企业,必须原谅,甚至还有人抛出“你自己家后厨也不见得比海底捞干净”的观点。

那么,面对同类事件,为什么有的企业这么快就被原谅了?有的企业却会被一棍子打死?而对待这类涉事食品企业,我们选择是否原谅,难道只取决于公关这个“面子”的好坏,而对食品安全这个“里子”却视而不见?

本期主持:曹雅欣

点评嘉宾:

评论员:虎嗅网 胡涵 小道消息 何禾

赵兵辉 毛同辉

知乎用户:小小青梅君 第一关boss

◢委托人:孔女士

◢方式:读者来信

◢话题:海底捞的事儿一出,我们全家都决定以后不再吃了。不过,涉事门店却因为一场成功的公关被“从轻发落”,难道一次成功公关就能规避食品安全大事?这难道不是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一再放纵的表现吗?刚刚又有新闻说,新加坡一家海底捞,只因为一个店员处理食物时没戴手套,这家店就可能被吊销营业许可证,为什么我们不能学学他们的态度?

那些选择原谅的理由

足够吗?

事实上,海底捞有自己严格的“检查体系”。在其官网,有大量检查公告,其中包括“过期杏鲍菇”“案板未消毒”“水管有黄色污垢”等。有网友表示,海底捞如此细致的自查自省已经是业内标杆,没有一个厨房能经得起四个月的卧底检查。

知乎用户 小小青梅君

事件发生后,正好跟做媒体的朋友一起路过海底捞,晚上八点外面排队的依然很多,小桌要等140桌,大桌和中桌都是40多。我朋友过去和几个门口等待的食客聊天,第一是问食客知不知道媒体曝出来的这件事,果然,三个里有一个并不知道。第二是问还愿意来的原因,一个阿姨说因为这里服务好、吃惯了,另一个阿姨则思路新奇:“人家记者卧底四个月才拍到这些内容,说明根本不是大问题,就是媒体小题大做而已!”他儿子又在旁边补充了一句,“谁还没犯过错,既然人家都道歉整改了,我们就应该原谅再给一次机会啊!”

虎嗅网这家餐饮企业告诉你,它的后厨发生了那么多违反食品安全条例、违背操作规

程、可能导致消费者生理

和心理不适的事情。

如果说海底捞哪点学

不会,我觉得不是服

务态度,而是在官网

上公然长期公布自己最不该透露的负面新闻。

就凭这点,海底捞很可能是目前中餐企业里,最透明也最干净的一家了。如果因为一篇报道而不敢吃海底捞,那基本上就不要对市面上的中餐馆抱有什么期待了。

“只比更烂”因底线一再被突破?

8月初,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例行检查时,发现一名店员在处理食物时没有戴手套,这一行为违反了新加坡卫生法规。据新加坡卫生法规,餐厅因此类卫生问题最高可被处以2000新元(约合9750元人民币)罚款,或被暂时吊销营业许可证。此新闻一出,网友纷纷表示“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”,我们对于食品安全是否已一再突破底线?

评论员 胡涵

海底捞事件刚曝出时,就有人说了,卧底四个月居然只逮住了老鼠,没有抓住什么地沟油和假羊肉甚至是过期变质肉,可见它是良心企业。某些人开始形成了一种遇事只比烂的心态:不分对错,只比更烂。

在食品卫生问题上,一些人已经模糊了对错的标准,甚至压根就没有标准。评价的标准是建立在对比基础上的,或者说是比烂:反正都是有问题,问题小一些的就可以被原谅甚至是被称为良心企业。这是底线下移,也会误伤某些没那些问题的餐饮企业,让它们一块背锅。

知乎用户 第一关boss

在外面吃饭,你最好的想法就是眼不见心不烦。作为好歹管过一阵子餐饮企业的人来说,我看到网上说海底捞还有各种自查,简直是业界良心。我们同事有不吃包子的,是因为见过包子馅;有不在外面吃早点的,是见过凌晨的煮粥桶。

每年“3·15”曝光的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啊家乐福啊吉野家啊,这种后厨多脏什么的,都算是业界良心了,起码还有个标准化流程在那支撑着。怎么说呢,海淀区一个食药所有3到5个人,管一个街道,把这些人劈八瓣儿,也管不过来吧?有证有照核查地址尚且弄不完,还一堆无证的呢,谁还管这些“业界良心”?餐饮环境太差已令国民麻木?

海底捞食品安全问题风波尚未过去,又一餐饮巨头黄焖鸡也出事了。近日,江苏盐城一家为黄焖鸡米饭供货的作坊,被发现环境脏乱,出售劣质甚至假冒的鸡肉。当地主管部门称,这种针对专门店铺供货、加工冷冻食品的作坊处于监管空白状态。在食品安全大于天的当下,竟还存在监管真空,难怪海底捞被如此宽容。

@小道消息

我说原谅海底捞,基于我自己的理由:做餐饮的,谁经得起暗访?我自己家厨房都经不起暗访。剩菜垃圾什么的,如果拍出来照片,也挺恶心人的。每天吃外卖的不少吧?请问,你每天吃的外卖,能经得起暗访吗?所有的餐馆,到后厨看一下,都很难让你不反胃。

不只是餐馆,食品加工厂一样有问题。哪个敢让大家暗访一下?干净的有没有?肯定有。但是,能不能保证做到一直都让人放心的水准?我看国内任何一家连锁食品企业都还做不到。

何禾

由海底捞的危机公关引发的“原谅海底捞”的争论,不由得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:如此低的原则底线对于企业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?顾客对餐饮行业的安全卫生底线这么低,到底是我们的包容心太强的原因,还是因为周围食品安全状况实在太差?大众已经麻木,突然出现一个还算走正常路线的餐饮企业,即使它犯错了,我们也要原谅它,因为实在没有其他典型可树立了。

其实“原谅海底捞”的话题讨论背后,是一个很尴尬的社会现实,那就是我们没有过硬的百年老店,餐饮安全状况所面临的形势和人们对它的信心还很脆弱。

是否原谅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?

实际上,这一次,虽有一些网友选择原谅海底捞,仍还是有不少网友“不买账”,坚持“食品安全零容忍”。形象的建立和维护,靠的绝非一时的公关,而是持之以恒的表现,不看声明,看行动。接下来,就看海底捞如何将表态变为实践,如果今后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再出现懈怠和反弹,那今天的道歉、通报,就都是“假把式”,而非“动真格”。

赵兵辉

餐饮店多如牛毛,监管力量分身乏术,即便每月检查一次,恐怕也难以消除隐患。因此,如何将监管日常化、公开化是“海底捞事件”对监管提出的新问题。而对不遵纪守法的企业则可起到堡垒从内部攻破的作用。

除了职能部门的监管,餐饮企业的自律也很重要。“海底捞事件”给整个餐饮行业再次敲响警钟,食品安全问题永远都是餐饮企业的命脉,没有任何侥幸可言。每一家餐饮行业都需要以消费者利益为出发点,主动打开后厨,让食品卫生看得见,让舌尖安全更有保障。

毛同辉让后厨操作公开透明,使其置于众 目睽睽之下,那些无视食品安全、罔顾顾客感受、有损企业声誉的“猫腻”“任性”“黑幕”才会因无藏身之地而收敛。

我们期待海底捞能真正尽到餐饮企业的责任,真刀真枪真整改,尽快履诺践言,在限期内实现后厨操作的可

视化和信息化。果能如此,不但企

业自身能挽回声誉,重建信任,更

重要的是,还将使这一事件对

全国的餐饮行业产生标本意义、借鉴意义,让更多的餐饮企业都能“打开”后厨说“亮话”,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